资管新规落地已满两年,资管行业在产品形态、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临制度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多家券商资管机构积极拥抱制度变化,不断探索转型模式。
资管新规落地两年
券商资管拥抱转型
资管新规落地两年以来,对推动大资管行业转型,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资管行业也面临着重大变化。整体来看,资管行业积极拥抱转型,资管产品的形态更加健康,资管机构的运作更加规范,资管行业的整体市场环境也更加成熟、市场化。
中金公司认为,自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来,随着银行理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托、保险等监管细则相继下发,资本市场的募资投资基础制度陆续完善,功能监管下逐步消除套利。短期资管市场会出现资产荒的局面,但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将成为资金蓄水池,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资管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新的运行框架下,未来资产管理业务所处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规范。
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还提到,资管新规落地的同时,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也持续加速,资管机构还面临着外部的压力。4月1日以后,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将被取消,而新证券法实施、注册制改革、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扩容等,也将使资产管理的行业生态发生重大变化。
“总体而言,资管新规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行业新生态”,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该负责人还提到,主动管理道路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也是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类似东方红这种坚持走主动管理道路的资管机构优势凸显。
此外,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产品及服务的内涵也面临着重新定义。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认为,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在于做好投资管理,更在于为客户提供契合其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
多家券商资管也拥抱资管新规的制度变化,积极开展转型,发力主动管理,推出创新产品。
2019年,中信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业务,有序推进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积极推动银行主动管理业务转型。
东方红资产管理坚持主动管理,继续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2019年开始推出份额锁定持有期的公募基金产品。同时,基于公司主动管理的优势与经验,东方红资产管理还尝试探索Smart Beta策略基金的研究与布局。
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资产和多元化资金来源,坚持运用多资产策略,形成以’基础配置产品+特色化产品’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该负责人还提到,在ABS领域,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资管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增信方式、兑付方式、定价方式等层面不断创新,创造了多项行业“首单”。
短期面临转型阵痛
积极探索重拾增长
资管新规过渡期,券商资管在产品设计、模式转型等方面也面临着一定挑战。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两年行业的变化主要是竞争格局变化,比如以前专门做通道的,现在就很难。
“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之下,转型主动管理成为大方向,但有些公司因为以前不做主动管理,在团队方面比较弱,需要招人,但从培育团队到做出业绩,这中间的过程是比较长的,而且在产品销售上,也需要历史业绩去支撑”,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对于资管新规带来的挑战,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表示,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坚持回归主动管理本源,培育资产配置、风险定价、产品服务创新能力,逐步完成净值化转型升级;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禀赋和专业特长,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多家券商在积极转型一年多以后,对新的业务模式及产品种类更加熟悉,也探索出了更为清晰的转型方向和业务路径。
中金公司提到,自身资产管理业务在2018年经历了资产管理规模的小幅下滑,但2019年年末的资产管理规模重拾升势,同比大幅增长。中金公司还提到,“其中固然有职业年金业务2019年爆发的契机,机构业务的回暖也是功不可没。”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券商资管都在艰难转型,可以说是挣扎吧,但在摸索了一整年后,近一年的业务路径就更为清晰,应该是更加适应目前的环境,走向正轨。整体来说更为游刃有余。”
大力发展职业年金的中信证券在去年已完成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选聘的中央单位和28个省区市全部中标。
财通资管在经历一年多转型后,资产管理总规模实现增长。截至2020年一季末,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逆势增长至1700亿元,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超八成,同比上升22.90%。财童资管相关负责人还提到,近一年来和上一年相比,财通资管的主动管理转型逐步深化,已经形成具有竞争力且完备的权益、固收投研体系。
全方位发力主动管理
券商资管打法各异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莉
资管新规落地后,去通道化、主动管理转型也成为各家券商资管业务发力的核心重点。目前,券商资管主动管理产品线日益丰富,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各家机构凭借独特优势也摸索出不同打法。
在券商人士看来,主动管理能力将决定未来行业核心竞争力,在投研团队、产品线丰富以及客户群打造等多方面均需同步发力,同时,抓住券商资管也将公募化改造的战略机会,持续强化主动管理能力。
发力主动管理转型
券商资管玩法多元化
近两年,拥抱主动管理正在成为券商资管转型的关键方向,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也成为行业共识。对于券商资管机构而言,从资产通道的中介向主动资产管理机构转型,丰富的产品线对于布局主动管理业务尤为关键。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家券商机构正在全面发力主动管理、丰富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多元选择。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2年取得资管牌照以来,始终聚焦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涵盖股票、债券、资产配置、量化和跨境等策略的完备产品线,资产管理规模中,绝大多数为主动管理产品。
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归资管本源,大力提升主动管理、资产配置和产品创设能力,打造并不断完善从资产创设到资金对接的全业务链服务能力,深度挖掘海内外优质资产,丰富投资产品内涵和外延,资产类别覆盖了股票、债券、衍生品、实体资产、上市公司资产、跨境资产、非标资产等多品种。
具体实践中,各家机构则凭借不同的禀赋和优势,摸索出了不同的打法和业务布局方向。以公募化改造为例,东方红资产管理近年来不断丰富主动管理产品线,2019年开始推出份额锁定持有期的公募基金产品;同时,基于公司主动管理的优势与经验,尝试探索Smart Beta策略基金的研究与布局。
而在近期火爆的定增市场上,部分头部券商也将资管产品聚焦该领域。兴证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再融资新规发布之后,定增业务也得到了重启。据了解,兴证资管是2015年券商资管领域参与定增投资规模最大的资管机构,旗下有规模约10亿元的定增策略机构委外产品,正在为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做准备。
同时,科创板投资正在成为资管产品线业务的重点之一。据悉,招商资管在积极向主动管理转型过程中抢抓科创风口,推出了行业首批科创板打新策略产品、行业首批科创板战略配售产品。中信资管产品线完善方面,也提及了科创板、定向增发等产品。
为了拓宽客户群,不少券商更是将投资眼光转向养老投资、ABS产品、固收+等业务上。“一方面抓住养老金融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以职业年金等为代表的养老投资业务,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另一方面抓住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机遇,以优质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直接服务中小客户。”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表示。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发,跨境业务也越来越被重视,券商资管业务将有望衍射至海外市场。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双方向的跨境投资活动加速增长,一方面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剧增,同时,境内客户的境外投资配置需求扩大,需要本土机构加强国际市场资产获取能力。“中金公司主要依托品牌资源禀赋,发挥香港优势,深耕本土需求,兼具国际视野,全面提升跨境投资服务能力。”
此外,金融科技赋能对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在着力打造数据完备、分析及配置功能强大的系统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ABS领域,华泰证券资管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增信方式、兑付方式、定价方式等层面进行不断创新。
“我们自主研发了LENS-明鉴FOF/MOM投研一体化管理平台,投研一体化系统综合平台,开发并不断延展CAMS系统、明动系统、ABS智能管理系统的诸多功能,积极支持各项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投研、营销和运营效率,并释放产品及服务优势。”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
主动管理规模大幅提升
中金公司占比超80%
毫无疑问,经历这两年转型,券商主动管理能力的打造初具雏形,许多资管机构经营业绩可圈可点,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也正在明显提升。
据目前已披露的数据显示(未经审计),今年一季度,13家上市券商资管子公司合计实现营收38.65亿元,同比上涨18.74%。合计实现净利润16.19亿元,同比上涨13.06%。其中,华泰资管净赚3.65亿元,排名第一,国君资管和东方红资产管理紧随其后,分别实现净利润2.53亿元和1.79亿元,广发资管和海通资管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为1.71亿元和1.64亿元。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披露,2019年四季度,前20名券商中,有7家主动管理规模较三季度有所上升,中银国际证券和招商资管增幅超10%,中银国际证券2019年四季度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增幅最大,规模为720.65亿元,较三季度上升15.91%;招商资管去年四季度主动管理规模为1814.41亿元,较三季度升幅为12.26%。
从具有可比数据的15家券商资管来看,去年四季度,中金公司、华融证券、中泰资管、广发资管、国君资管和光证资管共6家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超过50%。其中,中金公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达81%,是15家券商中唯一一家占比超过8成的公司。
而从资管新规落地前后的两年时间,超11家券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提升速度明显,其中,国国君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从38%提升至59%,海通资管则从20%提升至47%,招商资管、华泰资管、安信证券等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增幅超15%。
券商资管提升核心买方能力
牵手理财子塑造新生态
在券商人士看来,主动管理能力将决定未来行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资管布局中,各家券商资管发展的的战略图形也逐步浮出水面。
据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在主动资管管理方面,主要有几大方面:“服务投研能力建设,服务客户主动资管要求,提升核心买方能力;发挥投行平台优势,提供全价值链综合服务;推动产品创新,抓住再融资、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机会,以及公募REITs的机会,发展特色产品;推动跨境业务探索,适应新的金融市场开放形势。”
据悉,未来券商资管机构也将有望牵手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同塑造新的资管生态。上述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理财子公司的陆续设立运转,发挥中金资管的投研优势,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投资策略选择、投资顾问建议、IT平台和运营支持服务等,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满足理财子公司当前在提升投研交易能力、丰富净值型产品研发、加强账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表示,将按照“立足机构、做大零售”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提升投研专业化,推动长期资金管理规模的稳健增长。同时,还要优化客户开发体系,保持养老业务良好发展态势,做好银行业务转型,推进客户开发的体系化和区域化,不断拓宽做深零售渠道。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主动权益类、固收类业务,充分发挥核心业务优势;继续坚持以客户利益为先的发展理念,专业服务体系打造;做好核心竞争力的延伸,丰富产品类型,增加产品谱系,不断为客户提供多元解决方案等。
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仍将发挥券商资管在资产挖掘、资产定价和管理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在全产业链资产管理和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的资产配置上发挥比较优势。
为了强化主动管理能力,投研平台的搭建变得尤为关键。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原有固守优势,过去两年来,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布局。
具体来看,未来财通资管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逐步确立“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这一打造主动管理投资能力的核心理念;二是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优选优培优用,把真正价值观契合的投资人才吸引进来;三是针对投资行业知易行难的特点, 用“集中度、重叠度、换手率”三个核心指标来具体管理,并强化了投资团队的执行力建设。
券商资管或迎来复苏
寻求差异化竞争和多元化服务成新课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 章子林
两年前,资管新规落地,大资管行业由此迈进了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新阶段,两年后的今天,资管新规已然进入后半程。在资管新规落地第一年,券商资管面临了“史上最冷寒冬”,规模缩水,业务路径模糊,生存取代发展成为各家最先思考的问题。但是,在经历了第二年的摸索调整、体系建立、团队配备之后,各家券商资管的战略布局、业务转型方向开始逐步确定下来,并依托自身专业特长开始积极创新,新产品发行也逐步恢复稳步推进状态。
寒冬不再,春天已临。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券商资管而言,最难熬的时期已然过去,并或将迎来复苏,但前路漫漫,道阻且长,部分机构的存量整改工作仍然较重,此外,风控合规、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等问题也将对行业发展形成桎梏,寻求差异化竞争和多元化服务成为大资管时代新的课题。
顺利“渡劫”
券商资管行业或迎复苏
2018年4月27日,酝酿已久的资管新规终于靴子落地,百万亿资管行业迎来统一的强监管时代。在资管新规落地的第一年,券商资管遭遇最冷寒冬,通道业务逐步萎缩, 产品结构设计难度加大,业务开展遇到瓶颈,非标投资受限严重,规模和收入双降,“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不复存在。那么,在资管新规落地满两年之时,已经在慌乱中摸索了一年的券商资管是否已经走出寒冬,迎来了春天?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自2017年开始已连续三年下滑,资管新规对整个行业确实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对券商资管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业务链各环节不断摸索尝试,那么,近一年来,在净值化转型、回归本源的过程中,各家机构一在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增长点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定开债代销、大集合改造、权益主动管理、FOF/MOM等业务是过去一段时间券商资管的业务亮点。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的摸索调整、体系建立、团队配备之后,各家券商的战略布局、业务转型方向开始逐步确定下来,产品创新、新产品发行也逐步恢复稳步推进状态。
“应该说,券商资管行业最难熬的时期已经过去,各家机构依托自身专业特长开始积极创新,一方面,整个行业或将迎来复苏,另一方面,在更为公平的发展环境下资管机构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转型期的阵痛是必经的,但之后将打开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新前景。
尽管一切都在逐步走入正轨,但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人士表示,券商资管近一年的发展情况虽然较上一年要明显好转,但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资管新规的过渡期今年底将结束,从目前行业内各大机构的整改进度来看,包括现金管理、跨期平层大集合在内的、过去作为部分头部券商资管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压降幅度还比较小。“预计大部分机构的整改工作会集中在今年,任务依然艰巨。预计券商资管的行业规模今年将继续缩水,在推进存量整改的过程中部分内部风控合规把关不严的券商还可能在监管方面持续承压”。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都在做主动管理,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资管新规之下,大家能做的产品类型也都差不多。比如我们去年发行固收定开的净值型产品,其他家也都在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就很大”,该人士坦言,不仅如此,培育主动管理的团队也需要时间和成本,这对于一些中小型公司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也很难找到利润增长点。此外,在其看来,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加入以及和公募基金同台竞技,券商资管面临更加混战的竞争状态,这对公司的综合实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寻求差异化竞争
和多元化服务成新课题
与资管新规相伴的两年时间里,券商资管已经摸索出一套相处哲学,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寻求一些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发展路径,尽管大家都在谈发力主动管理,但如何发力、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都是因“司”而宜。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资管时代,存量竞争加剧的趋势中,券商资管该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和多元化服务,也成为新的课题。“对我们公司来说,依然是坚定地走主动管理和差异化竞争的道路,继续提升专业投研、专业服务能力,巩固核心竞争力”。
在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看来,券商资管业务应当根据自身禀赋,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券商资管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作为综合经营的投资银行,一方面具有丰富的资产来源,另一方面具备强大的研究能力和交易经验,同时又有相对庞大的客户储备,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净值化转型机遇期,发挥自身在资金资产策略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做好内部协同,进行综合业务开发”,该人士表示,此外,其认为,资产管理行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今年以来受一系列重大事件影响全球不确定性陡增,唯有做强自身实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资管行业需要持续培育资产配置、风险定价、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资产管理机构需要适应监管环境变化,开发新的业务模式。“比如由于多层嵌套,银行理财资金的FOF业务受阻。在MOM产品指引落地后,银行理财资金可以聘请中金公司成立MOM资管计划,通过一个产品,实现多元资产、多元风格、多元管理人的投资策略,解决多层嵌套、穿透管理、多重税收、绩效归因等痛点”,该人士举例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追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风控。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指出,风险管理是资管业务的重中之重,要强调风控先行。据其介绍,目前财通资管已经形成了科学的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合规与风险管理工作贯穿整个业务开展和管理运作过程,对潜在风险事先防范,力求将出现风险损失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近年来,面对资管新规的重大变革,公司坚守合规底线,主动严格按照新规要求逐步做好集合、专项及定向产品(含ABS)的主动管理等工作,积极调整业务结构,聚焦业务特色,未来也仍将发挥券商资管在资产挖掘、资产定价和管理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在全产业链资产管理和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的资产配置上发挥比较优势。
文章作者:小雅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8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