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标准,探索新的适应性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
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标准,探索新的适应性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期货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和个性化地提出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现金管理、公司理财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经济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宽度,具体体现在宏观与微观问题研究相结合,经济与管理学科相互打通,本土研究与国际化研究有机结合等三个方面;二是强调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三是强调了人才需要具备基本理论的应用及创新能力。
[培养思路]
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行业与高校合作,建立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期货及衍生品人才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确立了与行业联合培养期货人才的理念,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路:
第一方面,要丰富产学合作培养的形式。产学合作培养期货与衍生品人才,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单就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讲,产学合作重点考虑选择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高校开设学分课程,将期货与衍生品课程纳入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计入学分;第二种模式是开设辅修专业,辅修可面向高校各专业学生,修满课程所要求的学分可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获授第二学位;第三种模式是期货与衍生品方向的专业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应是高端的研究分析人才。
第二方面,要突出重点类型的人才培养。分析师类型的人才是期货与衍生品高端专业人才的源头,目前市场急需期现结合型的风险管理人才、投资顾问型人才,基金经理、产品设计、量化风控等都来自分析师类型的人才。抓住了分析师这个培养目标,就抓住了期货与衍生品高端专业人才的主体。
第三方面,要强化产学合作的保障措施。与高校合作培养期货与衍生品人才,行业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一是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选派实务课程的师资;三是提供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资源;四是开展模拟交易比赛,让学生真正深入了解期货市场运行原理,树立合规、守信、识风险、懂规则的理念;五是与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接轨,如辅修专业应通过期货及衍生品基础知识、期货法律法规两科资格考试,专业硕士应通过期货及衍生品分析与应用资格考试等。
[教学特点]
人才培养理念要通过教学改革措施去体现,其中课程改革是核心。期货与衍生品的专业知识大多是在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中涉及,要充分研究这些相关课程的特点,分析这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知识点涵盖多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存。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学等课程涉及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等多门课程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要融会贯通,要注重实战经验积累,不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第二,具备严谨的分析能力,数学功底较深厚。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构建结构化分析思路。比如,证券基础分析中的三观分析(宏观、中观、微观),在分析过程中,建立个性化的思想、意识,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关联性,挖掘其内在含义,并利用分析结果对未来做出预测,同时检验成果,形成闭环,不断完善分析思路。由于数学可以很好地将逻辑的严密性和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些课程包含较多的数理模型,比如,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对学生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
第三,以本土化为主,面向国际化。由于相关课程兴起于欧美等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和发达的地区,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一致,所以部分理论在国内资本市场无法应用。不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可操作的投资工具不断丰富,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跟进全球和中国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实践。
[存在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单一。目前相关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以讲授法贯彻课程全部内容,由于涉及理论知识太多,往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上课忙着记笔记,没有时间对内容思考,同时没有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同样,考核模式单一,采用试卷考试方法,使得学生在期末突击抄笔记、背笔记,凭借短时间记忆力以谋求通过考试,没有真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忽略教学考核的意义。
第二,教学内容“宽与专”的矛盾。由于受培养方案的制约,高校需要安排较多公共课程,专业课课时有所缩减,而期货与衍生品相关课程在专业课中涉及内容比较多,所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成为各门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涉及分析内容,所以授课过程中要求势必细致准确。同时,由于专业基础课开设较早,多为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相关课程知识让学生知识更宽阔,有限的课时变得更紧张,使得“宽与专”的矛盾更突出。
第三,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相关课程中存在大量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比较枯燥;由于缺乏相关平台实践,难以将这些数学公式与实践相联系,从而难以理解相关意义,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由于授课教师来自高校而非从业一线,因从源头上束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得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一直无法形成。
[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的“理论+实验+实践”融合式期货与衍生品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就是建立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理论、实验、实践教学并重的转换机制,这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思考教学改革措施。
理论层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要更加注重教材的建设。教材是学生接触课程最直接的方式,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思维方式。现有的期货类课程教材主要以西方学者编著的经典教材为主,这些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完整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与中国现实问题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强化教材的建设,一方面是教材的改版。通过改版能够不断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现实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写入教材,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现实问题的了解和思考。另一方面是与教材配套的试题库建设。教学过程配合试题库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强化,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模式的改革。除了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授课外,还需要加强互联网工具的使用。例如,课程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网站,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录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课件、课后阅读、案例分析、应用软件、作业试题及答案分析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并增强与授课教师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期货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更加注重配套课程案例的建设。像期货和衍生品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特别注重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入库的工作,因为案例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四,要更加注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金融工程或衍生金融工具实验室和信息系统,除了可以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基础,更主要的是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研究工作,因为一个好的数据库往往可以填补在某一学术问题研究上的空白。
第五,需要更加关注双语教学。期货类课程具有这样一个特点:经典理论发端于西方,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大量且不断变化的实践经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给学生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而且为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通过双语教学改造传统课堂,实际上是将我们的教学改革向国际进行宣传和推广。另外,双语教学也是进行对外教学科研交流活动的基础条件。
实验和实践层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规范实验和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机制,为改善实验和实践教学薄弱的现状,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高校首先应在人员和机构配置上给予倾斜,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全校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指导各教学单位加强监控,按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几大重要环节归类管理,代表学校对各教学环节、各门课程、每个教师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制定各大环节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同时,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明确校、院两级实验和实践教学管理职责,建立起职责分明、运转灵活、管理规范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在宏观上进行决策、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制定实验和实践教学主要环节的指导意见和质量标准;学院实行过程管理,负责实践教学的实施和管理,根据学校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将任务层层分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实验和实践教学进度表、实习计划表、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统计表等,以便学校及时掌握各学院每个环节的运行状况。
第二,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经费支持。学校有必要针对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经费支持,建立重大项目投入机制。在整个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关系到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争取主动,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原则,增加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建立规范的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实习和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市场提供一个重要的窗口,也为教师的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通过购买现有设备、应用虚拟技术的虚拟设备、研制开发的仿真设备来进行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及时跟踪行业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使实验室集聚教学、训练、科研、生产多重功能,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有机高效地结合,实现教、学、研一体化,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
第三,深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内涵改革。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除了加强教学管理、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外,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还仰仗于实践教学内涵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方面,要力改实验课依附理论课的局面,突破传统实验教学“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技能”的实验目标,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校应该将原有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课时统筹考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学科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平台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将原来的实验课时整合为几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避免了重复设课、浪费资源的情况,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专业实验课的脉络,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互通,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期货专业人才为标准,研究探索新的适应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考评制度上,要从单一的考核方式转变到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要注重结果但不忽视过程,要把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职业就业能力考核结合起来。
第四,保证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由于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也要涉及方方面面。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做到全局、全程、全员和多样化管理。
首先,在管理范围上,教学质量应是全局性的,涵盖对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因素,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监控,也要加强对教学管理的监控。
其次,在管理过程上,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不仅包括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重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包括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见习、专业实践等日常教学环节。
再次,在管理人员上,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不只是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使命。
最后,在管理办法上,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要力求形式多样,除了通过成立实践教学专家督导小组、制定各种调查问卷,如《实践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课程设计质量调查问卷》《实习指导质量调查问卷》《实践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质量调查表》《毕业生调查反馈表》等进行日常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外,学校还要根据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种主题评估、专项评估,如试卷专项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实验报告评估等。
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掌握实验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进展情况,解决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
文章作者:伦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futures/5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