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极端气候类型与观测:厄尔尼诺/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暖/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拉尼娜。
内容摘要:
极端气候类型与观测:厄尔尼诺/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暖/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拉尼娜。
极端气候对各地的影响:极端气候一般会引起全球气象异常,不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特指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一带海温异常变暖或变冷,因此对澳大利亚州和美洲气象影响最大。通常地,厄尔尼诺发生时,降雨带东移,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拉尼娜发生时则反之,降雨带西进,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而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极端气候发生的具体时间不同,对各区域影响也不同。
极端气候对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定价的影响:极端气候影响作物产量主要发生在作物的生长期,通过影响单产对产量造成影响。少量发生在播种和收割期,通过播种率和收割率来影响产量。综合作物生长期和极端气候发生时区域的气象表现,即可判断对作物的影响。从历史上,极端气候对作物产量及价格的影响来看,极端气候对大豆、玉米、棕榈油影响最大;对棉花、甘蔗、菜籽影响次之。
正文内容:
从一个故事说起……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神童”潮流过后,通常附近的海水比往常偏冷,就像”神童”潮流褪去一样,即“拉尼娜”潮流。
实际上,在地球表面分布着众多洋流,比较知名的洋流有北大西洋(行情600558,诊股)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秘鲁寒流、拉布拉多寒流等,世界上知名的海洋渔场通常都位于暖流、寒流,以及暖寒流交汇处。
本文主角就在秘鲁寒流、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围绕的这片海域舞台上演。
一、极端气候类型与观测
(一)定义
厄尔尼诺/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暖/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El Niño的译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二)历史上的极端气候事件
大型厄尔尼诺事件: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98;中轻型厄尔尼诺事件: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0、2014~2015。
大型拉尼娜事件:1988~89,1998~01,2012;中轻型拉尼娜事件:1995~96。
(三)一次性或持续性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称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持续性的将发展成为事件。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四)极端气候的观测
目前全球主流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机构有澳大利亚气象局(AGBOM)、美国气象局(NOAA)、日本气象局、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局(IRI)、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CWB)、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CC)。
各家机构均对气候的监测指标和发布定义略有差异。以对拉尼娜事件监测标准为例:(1)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拉尼娜事件的监测标准是:当NINO综合区(即NINO 1+2+3+4区)海温距平指数小于或等于-0.5℃至少持续6个月(过程中间可有一个月未达标准)则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如若该区指数小于或等于-0.5℃持续5个月,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小于或等于-4.0℃时,也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2)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拉尼娜事件的监测标准是:连续5个月的NINO3.4区海温指数的3个月滑动平均值小于或等于-0.5℃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3)澳大利亚气象局将NINO3.4区海温距平小于或等于-0.8℃且SOI指数大于或等于0.8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4)日本气象厅将连续6个月的NINO3区海温指数的5个月滑动平均值小于或等于-0.5℃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通常地,海面温度持续增暖SST<;=-0.5℃,且连续5~6个月;南方涛动指数SOI>;7,这种现象称为拉尼娜。
二、极端气候对各地的影响
(一)极端气候大致的影响
极端气候一般会引起全球气象异常,不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特指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一带海温异常变暖或变冷,因此对澳大利亚州和美洲气象影响最大。通常地,厄尔尼诺发生时,降雨带东移,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拉尼娜发生时则反之,降雨带西进,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而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二)不同发生期对各地温度降水影响
极端气候发生具体时间不同,其影响的区域和程度也存在差异。用图可以更直观感受这种差异。厄尔尼诺发生时,以红色和黄色暖色调为主,即高温少雨区域较多。拉尼娜发生时,以蓝色和青色冷色调为主,即低温多雨区域较多。
具体看,厄尔尼诺发生在3-5月,南美北部和西部容易高温、少雨;美国南部多低温;印度南部、东南亚则容易出现高温。发生在6-8月,南美北部容易少雨;美国东北部,西部易低温;泰国、马来、印度东部容易高温;中国东北易低温。发生在9-11月,巴西北部大多高温、少雨;美国西南部多雨;美国中部,北部则易低温;马来、印度则易出现高温。发生在12-2月,南美洲北部易高温、少雨;加拿大南部易高温;内蒙古东部易多雨。
拉尼娜发生在3-5月,南美西部-中太平洋热带地区易低温;巴西北部容易多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西北部易多雨,且澳大利亚东北部易高温多雨;马来西亚-印度南部易低温。发生在6-8月,南美洲南部易低温;美国中部多高温、少雨;菲律宾南部-印度南部一带易低温。发生在9-11月,阿根廷北部易少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易高温;澳大利亚东北部易高温、多雨;菲律宾南部-印度南部一带易低温。发生在12-2月,南美北部易低温;巴西北部易低温多雨;美国南部易高温、少雨;美国西北部多雨;加拿大西部低温。马来西亚东部易低温、多雨;中国南部低温。
三、极端气候对农产品定价的影响
(一)极端气候如何影响作物产量
极端气候影响作物产量主要发生在作物的生长期,通过影响单产对产量造成影响。少量发生在播种和收割期,通过播种率和收割率来影响产量。综合作物生长期和极端气候发生时区域的气象表现,即可判断对作物的影响。
玉米: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9月中旬生长,9月底-10月收割;在南半球巴西和阿根廷有早晚两季。早播玉米10月开始,11-2月生长期,2月中旬后-3月收割。晚播玉米1月播种,2-5月生长期,6月收割。
大豆: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9月中旬生长,9月底-10月收割;在南半球巴西和阿根廷大豆10-12月播种,11-次年2月生长期,3-5月收割。
油菜籽:加拿大5月播种,6-7月生长,8-10月收割。欧盟8-9月播种,10月-次年5月生长,6月收割。印度10-11月播种,12-次年3月生长,3月中旬-5月中旬收割。中国11-12月播种,次年1-3月生长,4-5月收割。
棉花:中国和美国,4-5月播种,5月中旬-9月底生长,10-12月收割。印度和巴基斯坦4-7月播种,5月中旬-12月生长,10月-次年3月收割。巴西10-12月播种,11月中旬-次年2月生长,3-5月收割。
甘蔗:中国、泰国、印度处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般7-8月为甘蔗重要生长期。巴西地处南半球,一般1月-3月为重要生长期。
棕榈油:产地集中在马来和印尼,且棕榈树多年生木本植物,每个月均有棕榈果产量,且受每个月降水温度影响。
因此,厄尔尼诺发生在3-5月,南美北部和西部的玉米和大豆;美国南部玉米、大豆、小麦;印度南部、东南亚大豆和甘蔗单产或下降。发生在6-8月,南美北部玉米和大豆;美国东北部,西部玉米、大豆、小麦;泰国、马来、印度东部棕榈油、甘蔗;中国东北大豆、玉米易减产。发生在9-11月,巴西北部甘蔗;美国西南部棉花;美国中部,北部大豆;马来、印度棕榈油易减产。发生在12-2月,南美洲北部大豆、玉米;加拿大南部菜籽;内蒙古东部大豆易减产。
拉尼娜发生在3-5月,南美西部-中太平洋热带地区;巴西北部玉米、大豆;澳大利亚东(北)部和西北部菜籽、小麦;马来西亚-印度棕榈油易减产。发生在6-8月,南美洲南部大豆、玉米;美国中部大豆、玉米、小麦;菲律宾南部-印度南部一带大豆、甘蔗易减产。发生在9-11月,阿根廷北部大豆、玉米;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大豆、玉米、棉花;澳大利亚东北部小麦、菜籽;菲律宾南部-印度南部棉花、甘蔗易减产。发生在12-2月,南美北部,巴西北部大豆、玉米、小麦;美国南部棉花;美国西北部小麦;加拿大菜籽。马来西亚棕榈油;中国南部菜籽易减产。
(二)以史为鉴,极端气候如何影响定价
从历史上,极端气候对作物产量及价格的影响来看,极端气候对大豆、玉米、棕榈油影响最大;对棉花、甘蔗、菜籽影响次之。
大豆:极端气候对大豆定价影响最著名的案例当属2012年拉尼娜引发美国大旱,引发美豆大涨。当时美国遭遇干旱的土地面积占比超80%,且旱情最严重区域集中在美国中部区域,这意味着美豆主产区几乎全部处于旱情之中。美豆生长监测显示,约80-87%的大豆有不同程度干旱,最严重和次严重干旱比例合计最高达50%。持续且严重旱情导致美豆生长优良率持平偏低,美国农业部在月度供需报告中也不断下调美豆单产预期,最低达到35.24蒲式耳/英亩。美豆2012年最终单产仅39.85蒲式耳/英亩,仅略高于2002年和2003年单产水平,为1999年以来历史第三低单产。价格表现上,美豆主力合约从2012年6月初上涨到2012年9月初,短短三个月涨幅达到34%,且创美豆历史最高价1789蒲式耳/英亩。
棕榈油:棕榈油和其他农作物的不同点在于,棕榈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棕榈油一旦成熟进入收割期,可以持续多年产果。棕榈果产量主要受降水影响,间歇有节日用工短缺的被动减产。降水与棕榈果产量的关系最大,通常当月严重干旱,不仅当月棕榈果的产量降低,而且8-10个月后棕榈果产量也会降低。即干旱对棕榈油产量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迟性两个特点。最著名的案例当属2014年夏~2016年春厄尔尼诺导致马棕油大幅减产。从棕榈油月度产量看,环比变动变化不大,但同比出现明显下降。棕榈油2016年月度产量同比持续下降,降幅在2016年5月达到最高-24.6%,直到12月产量同比才出现增长。2016年年度产量同比降低13%。
玉米:因为美国也是玉米主产国,且主产区在中西部,和大豆重合。因此极端气候对美玉米影响与对美豆影响较为相似。不过因为玉米全球贸易量,以及中国进口玉米量远远不及大豆,玉米定价市场相对孤立,因此市场对美玉米产量和价格关注不及大豆。CME研究数据显示,玉米价格在拉尼娜年份,真实波动率快速上升,最高接近40%,最低也有12.6%。同时玉米真实波动率与拉尼娜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拉尼娜强度越大,玉米真实波动率越高。中国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且受极端天气影响相对较小,个别年度会有变动,但总体上,价格变动仍相对平缓。
棉花:棉花由于相对抗旱,因此生长期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小,一般棉花的天气炒作发生在播种出苗期以及收获期。播种出苗期间的大风或干旱容易导致死苗增多,而收获期阴湿天气会降低棉花品质。
甘蔗:甘蔗喜水,尤其7-8月雨水充足至关重要。巴西、印度、泰国和中国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干旱。甘蔗季产年销,广西冬天温度低容易导致甘蔗受冻,2008年冬天甘蔗受冻,市场预期产量大降,但最终压榨量高于预期,食糖产量不降反增,市场再度下跌。需要说明的是,甘蔗具有一定抗逆性,即便遭遇干旱,单产变动也相对有限。糖产量更多受面积影响,而国际糖价更多受巴西甘蔗糖醇比影响。
菜籽:全球菜籽产量集中在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中国。气候变化对产量预期和价格造成波动,不过菜籽与大豆同属油料,下游产品菜油和豆油,菜粕和豆粕之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且绝对量上,菜籽远不及大豆。因此整个菜籽系定价很大程度受制于豆系,除非遭遇大幅减产,一般幅度的产量变动很难对价格构成强大动力。
文章作者:小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futures/8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