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期货

又一重磅信号!关于期货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重点提到了这件事!快看解读

  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集中力量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报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樊大志通报证监会系统有关违纪违法犯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方面典型案例。

  会议提出,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据会议部署,下半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如下:

  1。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2。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3。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4。落实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

  5。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

  6。持续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开放,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7。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

  8。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9。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

  会议定调下半年资本市场重点工作有九个方面

  会议强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证监会系统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双胜利。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在落实“六稳”“六保”中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担当作为。细化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将前期的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和直达力,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二是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三是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四是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五是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保持改革定力,加强改革评估,进一步统筹好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坚持内外双向发力,在投资端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六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持续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开放,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七是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努力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八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九是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

  会议提出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有关期货市场方面,会议提到,要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跨境资本流动持续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有所增加,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场迫切需要通过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期货的品种和工具仍有待进一步丰富。

  据统计,2019年,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新品种上市数量达15个,为我国期货市场历年之最。

  自今年年初至今,我国又先后上市了菜籽粕期权、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低硫燃料油期货、动力煤期权、聚丙烯(PP)期权、聚氯乙烯(PVC)期权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权等期货期权品种。此外,铝、锌期权也将于8月10日在上期所上市,生猪期货上市相关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申万期货研究所金融期货部经理汪洋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扩容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逐步实现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期权全覆盖;二是国际化品种的稳步推出;三是商品指数期货、航运指数期货等指数类期货的研发。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

  汪洋表示,在期货市场机构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期货期权品种的不断推出,将为产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在更高层面也将加快“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此外,国际化品种的持续增加和稳定运行,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区域乃至国际定价能力。

  “此外,商品指数类产品活跃度正在逐步提升,因此我国期货产品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工具。”汪洋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各期货交易所在期权品种创新上不断发力,我国期权市场品种上市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年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对我国期权品种的上市提出新要求,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品种供给,丰富衍生品工具体系,逐步实现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期权全覆盖。

  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对记者表示,作为期货中的期货,期权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有类似保险产品的功能,期权产品的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增大,将使得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手段更加完善,给实体经济上一道更为安全的保险锁,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期权市场扩容发展步入常态化,有利于丰富期货期权产品,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因此,丰富期货期权产品是大势所趋。

  “期权市场大扩容,是建立在市场投资者对期权工具巨大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将更多满足外资、公募、社保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大量入市资金的对冲需求,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其功能的发挥起到一定的稳定剂作用。除此之外,丰富的期权产品上市对于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景川说。

文章作者:小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futures/936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70670720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