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加码投放消费券、消费补贴。“五一”长假即将开启,通过哪种手段促进消费及经济增长,是政策层考虑的问题,也受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时刻关心。
近期,全国多地加码投放消费券、消费补贴。“五一”长假即将开启,通过哪种手段促进消费及经济增长,是政策层考虑的问题,也受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时刻关心。
4月26日,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联合腾讯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消费券与经济复苏”主题研讨会在线举办。
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是支持单位。
研讨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指出,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对消费券使用流程的有效监控,确保在整个消费场景中,消费者知晓消费券使用的真实信息,不被误导。若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通过投诉,及时妥善化解相关争议,积极有效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消费券发放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邀请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包括监管人士、协会专家,以及部分高校知名学者等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教授肯定了消费券作为短期刺激手段,在刺激消费和经济复苏方面的积极作用。
王晋斌指出,由企业发放的、基于市场的消费券都是值得鼓励的;而由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来说,在考虑了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与直接发放现金相比是更好的政策选择。最后,王晋斌特别强调,消费券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要越简单越好,让民众真正方便的进行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谈了发放消费券的意义、原则和落地见效的措施。“第一,发放消费券的三个意义是刺激消费、改善民生、引导习惯。第二,发放消费券过程中应当把握的三大原则一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二是精准区分、有的放矢;三是公平效率、物尽其用。”他说。
最后,尹优平还从四个方面谈到了如何落地:一是应该坚持规则,防范漏洞。避免使用规则不明确,造成消费者或经营者新的纠纷,并要避免一些技术性的漏洞。
二是坚持精准对接,强化投放。充分发挥好消费券的杠杆作用,发挥乘数效应,最大程度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在平衡好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同时,要把消费券精准地投放到相应的群体,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
三是坚持消费为民,普惠大众。真正发挥好消费券“小消费大作用”的乘数效应,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合法维权。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对消费券使用流程的有效监控,确保在整个消费场景中,消费者知晓消费券使用的真实信息,不被误导。若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通过投诉,及时妥善化解相关争议,积极有效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线上发放消费券可能扩大数字鸿沟
武汉大学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罗知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收到疫情冲击影响较大,根据几轮问卷调查的结果,企业复工复产率还不是十分理想,居民工资收入如果没有相应增长,消费也很难完全恢复。因此,针对企业的帮扶应当加大政策力度。
对于提振消费、恢复经济的方式,罗知进一步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提振消费的关键前提是保住企业,让企业渡过危机,未来才有可能使居民获得稳定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支出;二是资源越是在紧缺的时候,钱越应该花在刀刃上,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针对企业和居民进行有重点的补贴和扶持;三是可以在武汉地区改革公积金提取政策,一方面降低企业缴存比例,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放松居民提取公积金的限制,间接增加居民收入。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研究部主任陆强华指出,发放消费券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举措,对于促进经济复苏有积极作用。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方法上,陆强华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线上发放消费券虽有优势,但也可能扩大数字鸿沟,将一部分底层、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外。建议考虑线上与线下结合,通过线下社区为一部分居民发放消费券。二是针对不同的主体,可以考虑采取“现金+消费券”的模式。三是针对消费券的发放存在一定的成本问题,减税的成本更低,指向更明确,是政策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文章作者:德昂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p2p/8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