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66篇,这是今年上半年券商研究机构的研报总数,相当于每天有480篇报告问世。这背后,是173家券商研究机构(含外资)的5262名分析师在辛勤劳作。
87266篇,这是今年上半年券商研究机构的研报总数,相当于每天有480篇报告问世。这背后,是173家券商研究机构(含外资)的5262名分析师在辛勤劳作。
那么,庞大的分析师群体所生产的海量研究信息中,有多少获得了买方客户的认可呢?
日前,上证报机构投资者高端圆桌论坛在沪举办,来自公私募、银行、保险、信托领域的40余家资管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活动。论坛上,投资机构的代表们对目前的证券研究还不够满意,直指当前卖方研究的通病:缺乏、缺乏客观独立性、部分研究员过于追逐热点、人员年轻化且流动性大。同时,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证券研究”,各大买方机构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卖方研究的四大短板
本次圆桌论坛上,来自银行资管的代表指出,卖方研究还是需要做到价值发现。
“我觉得研究员大致分为这几类:会说的、会跑的、会写的、会看的、会喊的。”一位银行资管人士说道,“但最后,受到市场关注的往往是会跑的和会说的。”
同时,部分卖方研究缺乏客观性,少有人勇于发出与市场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声音。这一点,也成为圆桌讨论的焦点之一。
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主观成分过多的研究价值有限,而真正做到客观的研究报告才能作为有价值的参考,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起到正向影响。“客观能够产生审慎,能够转换为专业,甚至达到诚信和独立。”
另一方面,一位私募机构代表认为,目前市场上99%的研究报告都在阐述事实,只有1%的报告有自己的观点。
相对更注重长期价值的公募代表们还指出,当前市场上,部分分析师对短期投资机会过度追逐,缺乏对中长期的价值挖掘。与会的私募机构也表示,希望卖方分析师能提供更多关于市场长期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更关注长远的投资机会,而不仅是追逐短期热点,完成考核。
此外,一位资深私募人士表示,研究员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为投资者创造投资价值。“但现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个30岁以下的基金经理,在国内市场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业20年以上的卖方研究员。”
买方需要什么样的分析师?
证券研究是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核心。在本次圆桌论坛上,与会的买方机构代表们也就“需要什么样的证券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管理规模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管行业的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银行资管人士在此次研讨中提及对卖方的需求,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差异化”,即与单纯的权益投资有所区分。而保险机构在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下,更青睐长久期的资产,希望卖方机构的研究呈现专业化、前瞻性的特点。
此外,公募代表更重视卖方研究的客观性和前瞻性,同时相对注重长期价值。南方一家大型公募的研究总监表示,好的卖方服务,应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真不真,好不好,贵不贵。
“真不真”的问题通过基本的财务分析就能解决;“好不好”需要放到公司的战略层面去思考,而且要结合整个产业链的情况;“贵不贵”应是市场上所有的卖方都欠缺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卖方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分析能力。
另一家大型公募的分公司负责人认为,一个优秀的卖方分析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价值观,然后再基于买方的需求,对产业和公司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随着外资的进入,卖方分析师还需要具备更为前瞻的和国际化的视野。
另有多位公募代表表示,对研究员的定位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成为行业的专家。这包含两大维度:第一是独立,要勇于说出与市场主流不一致的观点;第二是深度,要能够非常深刻地认知行业特征,看得更细,挖得更深。因此,他们更看重卖方机构的长期能力建设。
私募机构则表示,能够真正做好上市公司基本面及其分析的研究员,就已经足够优秀了。“我把研究员分为四类:优秀的研究员、努力的研究员、懒惰的研究员和不道德的研究员。优秀的和不道德的研究员比较少,大部分人介于努力和懒惰之间,能做到优秀的研究员凤毛麟角。而能把商业模式看清楚,把企业管理看清楚,把财务搞清楚,并给出好的投资建议,就已经属于优秀的研究员了。”一位私募掌门人这样说道,“对未来的卖方研究,我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由表及里,由快到慢,由多变少,由同到异。”
文章作者:98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3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