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批复,核准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华安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港币5亿元。根据财联社记者统计,除华安证券外,已有19家券商设立了海外分公司,其中17家实际从海外业务中有所斩获。
近日,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批复,核准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华安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港币5亿元。根据财联社记者统计,除华安证券外,已有19家券商设立了海外分公司,其中17家实际从海外业务中有所斩获。
另一重要变化是,多家中型券商纷纷增资香港子公司,意欲拓展业务规模。其中包括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5亿人民币增资方正香港金控;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则获准向长证国际增资等值5亿港元,而这已是长江证券今年第二次向长证国际增资;年内提出向香港子公司增资的券商还有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东方证券(行情600958,诊股)。
研究人士表示,通过收购与长期参与,中资券商的国际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对于全球资源的整合,包括通过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或在香港离岸市场以及通过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投融资业务及跨境业务。其次,中国企业国际化(海外收购兼并)、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外合资的在海外的项目(如投融资)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券商“出海”
2019 年 6 月 17 日,沪伦通正式启动。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发行的沪伦通下首只全球存托凭证(GDR)产品同日在伦交所挂牌交易,吸引了众多海外优质投资者参与,发行价格为每份GDR 20.50美元,募资16.92亿美元,是2017年以来英国市场规模最大的IPO,2013年以来全球存托凭证市场规模最大的IPO。
通过沪伦通机制登陆伦交所,美国子公司AssetMark成功分拆上市,华泰证券成为国内首家在上海、香港和伦敦三地上市的金融机构,也建立起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美国三地联动的发展格局。
除了头部券商华泰证券今年海外动作加快之外,中型券商也纷纷增资香港子公司,意欲拓展业务规模。
方正证券10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向方正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方正香港金控”)增资5亿元人民币无异议。方正证券认为,方正香港金控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平台,本次增资将增强方正香港金控的资本实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要。
11月29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已获准向长江证券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证国际”)增资等值5亿港元。这已是长江证券今年第二次向长证国际增资。今年8月,长江证券已对长证国际增资3亿港元,持股比例升为77.35%。
另外,年内提出向香港子公司增资的券商还有兴业证券、东方证券。
渤海证券分析师认为,从国内券商经营状况来看,由于监管对于金融产品的限制,国内券商仍旧从事一些较为简单的金融产品和业务,专业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创新步伐进展缓慢。因此,拓宽海外市场对于国内券商来说,除了利用海外企业经营业务改善自身营收结构,还将促进内地券商加大创新的步伐,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全球资本市场独立研究员吴昊认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下,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但开放也是双向的,中资券商的国际化业务也正在顽强成长之中。依托于券商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主营业务,中资券商海外业务包括海外经纪业务、双向跨境投融资、资产管理、咨询,通过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或设立全资子公司在海外提供相关金融业务。
政策延续扶强限弱
券商出海的政策法规始于2002年。
200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为国内“证券控股集团”的诞生提供了法规依据,加快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办法同时规定,证券公司经批准可申请设立或参股、收购境外证券公司,从原则上允许国内券商走出国门,从而为国内券商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在战略上构建了国内证券公司国际业务的组织框架。
2018年9月28日,证监会进一步规范境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走出去”行为,发布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维持适当门槛,支持机构“走出去”。整合两类机构“走出去”的条件,要求机构诚实守信、合规经营,财务状况及资产流动性良好,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
二是规范业务范围,完善组织架构。要求境外子公司突出主营业务,规范组织架构,限制返程投资,并给予现有机构三十六个月过渡期以达到相关要求。
三是督促母公司加强管控,完善境外机构管理。要求母公司依法参与境外子公司法人治理,强化对境外子公司重大事项管理;健全覆盖境外机构的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四是加强持续监管,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报送要求,明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境外机构相关情况,有效防范和处置跨境金融风险。
根据《办法》第八条规定,券商要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参股经营机构需要跨过一定的经营规模门槛,“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人民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将内地券商出海门槛从30亿增加到60亿元,体现了近年监管“扶强限弱”的思路,龙头券商在海外业务发展上也将进一步受益。
根据choice数据,2018年报中,内地上市的券商共有36家券商达到了60亿元净资产的标准。但是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仅有17家券商产生了营业收入,其中西南证券(行情600369,诊股)、东方证券和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当年度营收为亏损。
海外风险不容小觑
海外业务尽管业务空间巨大,但风险也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和广发证券陆续遭遇海外业务“滑铁卢”。
今年3月19日,光大证券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计提15亿资产减值准备。光大证券表示,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下属子公司光大浸辉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浸鑫基金投资项目出现风险,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此后,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向光大证券提起诉讼,要求兑现差额补足承诺,诉讼金额约为34.89亿元。
2019年3月26日晚,广发证券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广发控股香港下属公司广发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旗(金麒麟(行情603586,诊股)分析师)下对冲基金受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影响亏损1.39亿美元,截至2018年年底,该基金净值为-0.44亿美元,由于该基金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亏损巨额导致公司2018年合并净利润减少9.19亿元。
根据《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以及对境外子公司和参股经营机构的管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可以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定期报告、责令改正、监管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对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可以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参加培训、责令改正、监管谈话、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这就意味着,券商的境外机构如果发生违规,同样会成为分类评级的扣分项。
海外占比存提升空间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券商海外收入占比来看,2018年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以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重27.74%占据榜首位置,其次为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和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分别占比14.64%和7.23%。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半年报来看,海通证券海外营收占比出现下降趋势,仅占18.13%。
另外,目前海外业务占比在新的券商分类评级中,还有明确的加分标准――“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0%、2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4分、3分、2分”。从券商表现上看,仅有2016年中信证券和2018年海通证券的表现进入了加分序列。
如果以近5年的数据来对比,海外营收占比方面中信证券2014-2016年占据榜首,海通证券2017-2019年半年报成功反超。
从海外营收总量上看,中信证券2014-2017年以来一直保持领先优势,2018年海通证券以65.93亿元海外营收反超。此外,海外营收排名中,3-6位排名的券商排位变化较大。
参考成熟市场经验,在美国投行发展历史上,从业务扩张路径来看,高盛最初进入欧洲市场凭借的是在大宗商品以及并购业务方面的优势,摩根士丹利的承销业务、美林证券的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其在本国业务内容的重头戏,也成为了其海外业务内容的侧重点。
另外,中国和国外的金融业态也存在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吴昊指出,就竞争劣势而言,相比华尔街大行中资机构缺乏名誉、国际分销网络和资本运作的经验,但通过收购与长期参与,这些中资券商的国际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对于全球资源的整合,包括通过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或在香港离岸市场以及通过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投融资业务及跨境业务。其次,中国企业国际化(海外收购兼并)、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外合资的在海外的项目(如投融资)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文章作者:Jak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4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