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外资持续流入A股,融资客也加大布局力度。
多只银行股与保险股被外资和融资客频频买入。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9日,共有8只银保个股被外资(依据“沪港通上榜十大成交活跃股”统计)和融资客同时买入,合计买入额达455亿元。
其中,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港股02318)及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港股03968)两只个股表现较为突出。11月份以来,中国平安被融资买入170亿元、被外资净买入31.5亿元;招商银行被外资净买入9.6亿元、被融资客买入42亿元。
在8只银保个股中,中国平安最受外资与融资客青睐,买入额居首。
具体来看,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9日,中国平安、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港股01288)、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港股02628)等融资买入额分别达170亿元、53亿元、42亿元、40亿元、29亿元、25亿元、18亿元、15亿元。不难看出,中国平安买入额遥遥领先。
从外资净买入额来看,根据“沪港通上榜十大成交活跃股”统计,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9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分别被外资净买入31.5亿元、9.6亿元、7.9亿元、5.5亿元、5.0亿元、2.8亿元、1.3亿元、1.1亿元。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被外资净买入额较高。
就中国平安目前的投资价值,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港股06806)证券12月19日发布的研报认为,中国平安综合金融集团布局,各业务线均衡发展,业绩增速显著领先行业。平安作为典型的综合金融集团呈现两大特色,一是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在原先的金融牌照优势上融合技术优势,轻重资产结合均衡发展;二是业务协同的最大化,各项业务协作形成集团内部充分的交叉销售,深度服务客户。多元化产品累积了丰富的客户基础,叠加后续领先的金融科技加持,每年营收1%投入于科技研发激发持续创新。传统金融业务保持优势领先地位,科技赋能金融、提升客户转换率与客均利润,营运利润增长驱动力充足,维持买入评级。
从中国平安刚刚披露的前11个月保费数据来看,其寿险保费受业务节奏影响短期承压,财险增速企稳趋势初显。具体来看,1月份-11月份,其寿险及健康险累计原保费4790亿元,同比增长9.5%,而1月份-10月份累计增速为9.9%,增速环比有所回落。此外,1月份-11月份其财险原保费为2436亿元,同比增长9.3%,1月份-10月份累计增速为8.9%,环比略有提升,回暖趋势初显。
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港股06099)认为,中国平安2020年新的首席保险执行官上任,寿险业务自上而下将呈现更积极的面貌,以实现更高速发展。预测目标价112元。
除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外,11月份以来被外资和融资客同时布局的还有6只银行股,分别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19日收盘,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仍呈现破净状态。针对近来银行股出现大面积破净的情况,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认为,银行股破净是基本面和技术层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未来银行股破净的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对于破净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市场低迷客观上促使市场出现“破净潮”,传统周期性行业,比如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景气度较差,大盘股未来盈利预期下降,所以银行股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大量破净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但投资者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市场有见底的信号,将来出现回升、反弹是可以期待的。
文章作者:FCA外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5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