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又传出一片“雷声”。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既有业绩一般的,也有此前业绩不俗的;既有质地较差的,也有质地优良的。总之,爆雷的上市公司呈现出多种特性。而且,爆雷上市公司亏损的金额,还往往超出市场的想象。
近期上市公司又传出一片“雷声”。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既有业绩一般的,也有此前业绩不俗的;既有质地较差的,也有质地优良的。总之,爆雷的上市公司呈现出多种特性。而且,爆雷上市公司亏损的金额,还往往超出市场的想象。
比如汤臣倍健(行情300146,诊股)。从2016年至2018年,汤臣倍健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35亿元、7.66亿元、10亿元,业绩呈现增长态势,但2019年预亏3.65亿元至3.7亿元,让投资者猝不及防。再如*ST盐湖(行情000792,诊股)。该上市公司预计2019年度亏损432亿元至472亿元。预亏公告披露后,引发市场一片哗然。要知道,目前其市值也只有240亿元左右,472亿元的预亏金额,相当于亏掉两个上市公司。
从那些预计巨亏的上市公司分析,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与计提资产减值较为普遍。巨额商誉爆雷并非第一次上演,就在2018年年报披露期间,A股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出现爆雷现象,也导致其2018年度业绩出现巨亏。商誉爆雷源于此前的高估值、高业绩承诺、高商誉的“三高”并购。当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不达标时,计提商誉减值变得不可避免,进而对其业绩产生影响。资产减值则与其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资产损耗等多方面有关。
现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其实是允许上市公司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对于并购重组产生的商誉和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等进行处理的,但是应该采取逐年摊销的方法进行消化。不过,目前上市公司无论是计提商誉减值也好,还是计提资产减值也好,往往采取的是一次性计提的原则。这既凸显出现行会计制度上的漏洞,也容易造成财务数据失真,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针对上市公司巨额计提商誉减值与计提资产减值现象,沪深交易所往往以下发问询函的方式进行应对。比如*ST盐湖公告披露后,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论证此次资产处置导致大额资产减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前期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形等。但是沪深交易所的问询函,往往起不到威慑的作用。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上市公司频现巨额计提的背后,有可能存在财务大洗澡的嫌疑。客观上,这或者才是上市公司巨额计提需要关注的重点。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由于存在会计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处理起来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引发违规的风险。而通过财务洗澡的方式“洗”干净,既能将问题掩盖于无形,今后又能“轻装上阵”,可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但财务洗澡的行为,则涉嫌财务造假。而财务造假行为,既为市场所不容,也严重违反了证券法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因此,对于出现巨额计提的上市公司,仅仅下发问询函一“问”了之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此,对于出现巨额计提商誉减值或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一方面沪深交易所在下发问询函的同时,可对相关上市公司实行现场检查,另一方面,证监会也可开展专项核查行为,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某些计提“离谱”的上市公司进行专项核查。如果在现场检查或专项核查中发现问题,应要求上市公司立即改正。发现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应启动立案调查程序,绝不可让巨额计提变成上市公司的一块“遮羞布”。
文章作者:Su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5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