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诞生起,中国创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4月,私募行业从业人员超24万,其中,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从业人员数量约占60%。
从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诞生起,中国创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4月,私募行业从业人员超24万,其中,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从业人员数量约占60%。
对中国而言,创业投资是一个舶来品,如果不是红杉资本、IDG资本这种美元基金进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美国成熟的风投模式,中国的创业投资或许仍需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如今的一众创投大佬刚入行时,对创投并没有什么概念。
事实上,早期的创投人具有金融机构及券商背景的居多,如东方汇富阚治东、洪泰基金盛希泰、时代伯乐蒋国云等,都具有多年的证券从业经验,都从主流券商及金融机构出来,投身一级市场投资,最早从事创业投资基本只能沿用二级市场投资的思维方式。
可是,随着投资前移,早期投资对投资人的投资能力和眼光提出更高的要求,二级市场的投资思维用在一级市场显然已经不够,因此,创投圈开始呼唤有企业经验,甚至有创业经验的投资人才。彼时,也涌现出不少连续创业者,投身到一级市场投资中,比如梅花创投吴世春、千乘资本熊伟,他们都曾有过在华为就业、自己创业的经历。
如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成了中国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抢占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的关键时刻。跟随国家发展的脉搏,科技创新、硬科技等“卡脖子”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在此背景下,投资人的学术背景、产业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年创投圈人才需求的变迁,既是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缩影,也是创投业自身真实属性的回归――创业投资,要以前瞻性的眼光,识人、辨事,发现并与创业者一同创造价值。创投业这样的属性,也只有真正在某些领域潜心钻研的人,才能担此重任。
相比过去,VC(风险投资)行业的机构数量和从业者有了十倍以上增长,但在如今经济下行阶段,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好项目需要有慧眼挖掘,对投资能力的考验可不一般。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真正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成熟的创投人,不论从看项目的专业程度,对行业产业的理解,对企业管理的理解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这几年的大浪淘沙,已无形中刷下了许多人。有机构人士在面试中发现,在2015-2016年那一波热浪中,一些小机构招人对职位的相关性和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入行的投资人,干不到几年,就已经是“副总裁”、“总裁”,但实际上能力与职位匹配度都不相符,也没有自己的代表案例,没有自己的投资理念输出,没有系统扎实的行业研究。大潮退去,裸泳的人日子将不再好过,专业性和行业背景,漂亮的投资案例,是机构招人考量的重中之重。
说到底,投资回归高门槛,是中国创投产业发展走向强大的开始。
文章作者:财经老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09030.com/stocks/7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