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
一季度业绩暴增股名单出炉 这些个股净利润翻倍(附名单)
239家公司公布一季业绩预告,业绩预增公司有104家,占比43.51%。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4月4日,有239家公司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104家、预盈12家,合计报喜公司比例为48.54%;业绩预降、预亏公司分别有57家、48家。
-
幸运债主浮出水面!瑞幸造假事发前夜 这家上市公司刚巧结束贷款交易
新近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关村 (行情 000931 ,诊股)科技租赁火了。 为什么火呢?因为这家公司在瑞幸咖啡自爆造假的前夜,刚巧结束贷款交易,当下成为租赁界拍手称奇的“经典案例”。
-
医疗业并购驶入“快车道” 疫情正创造并购窗口期?
疫情不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热情。 按首次公告日计算,年内已有329家公司发布并购计划,其中近15%的并购已经完成。
-
盘整期结构性机会迷人眼?来看券商4月份“十大金股”名单
当市场抛售力量大幅减弱,成交金额步步缩减,多空力量达到均衡,什么样的契机可以打开A股反弹空间,成为不少投资者心中的问号,而近期陆续推出的券商研报或许能答疑解惑。
-
超百亿资金大出逃 口罩龙头获主力杀入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56.35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102.54亿元。
-
这则重磅消息 引爆深圳本地股批量涨停!
多重利好消息刺激,深圳本地股走强。 4月3日,A股早盘弱势震荡,午后继续盘整,指数集体收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60%,深证成指跌0.68%,创业板指跌0.54%。深圳本地股成为为数不多的上涨题材,多只个股涨停,另有多股大涨5%以上。
-
三缄其口,火速删稿!瑞幸上演机构百态,这些聪明钱精准套现,158家“傻瓜”遭深埋
一杯咖啡引起的地震,余波在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不息。 曾经鼓吹“国货之光”的中介机构此时哑然无语,此前摇旗呐喊的卖方机构如今忙着删除研报。
-
科创板非公开转让细则出炉 询价、价格、配售如何确定?一文读懂!来看十大关键点
科创板非公开转让制度出炉。 上交所4月3日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向社会征求意见,明确了非公开转让的基本条件、程序、询价定价机制、出让方与受让方要求、信息披露,以及股份配售基本要求等作出了规定,是科创公司股东通过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方式转让首发前股份的实施指引和操作规范。
-
7万股民无眠!芯片股也能暴跌90%,刚被暂停上市…
一批股票面临的年报业绩考验,暂停上市、退市的命运接连降临! 4月3日下午,深交所公告,上市公司盈方微(股票简称*ST盈方 (行情 000670 ,诊股))由于连续3年亏损,决定自2020年4月7日起暂停上市,终究未能躲过,*ST盈方最新还有6.94万股东。该股票在2015年时市值曾高达197亿元。
-
央行送4000亿降准大礼!最全解读来了 五大影响与你有关!
刚刚,央行发布重要消息,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
茅台又被强力扫货!这只消费白马也被买买买 北上资金这周最爱啥
本周北上资金再次将目标瞄准了几只消费白马,这些股票的表现也远强于大盘。此外,北上资金还追高买入了优质农业股。
-
到底发生了什么?深圳本地股批量涨停了
多重利好消息刺激,深圳本地股走强。 A股早盘弱势震荡,午后继续盘整,指数集体收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60%,深证成指跌0.68%,创业板指跌0.54%。深圳本地股成为为数不多的上涨题材,多只个股涨停,另有多股大涨5%以上。
-
科创板非公开转让细则公布!谁能卖?谁能买?如何定价?怎么配售?
4月3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就《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重要信号!巴菲特开始出手抛售航空股
疫情的影响继续在全球发酵。 昨晚,道指开盘一度翻红,不过最终还是一路下跌。一个重要的信号是,巴菲特开始出手抛售航空股。
-
央行又放大招!年内第三次降准 时隔12年下调超额存准率 有何影响?
央行又放大招:定向降准+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4月3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
全球转向防御期!杠杆资金逆市加仓“好赛道避险股”
摘要: △ 经济周期下行或者衰退时,防御价值与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
-
长园集团、人福医药仍存商誉危机 天神娱乐并购狂欢后有退市风险
在经历过一次商誉“爆雷”后,并不是所有的经过处理的上市公司会从此“焕然一新”,其经营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后的经营中一旦出现子公司经营乏力,因收购产生的商誉仍会突然出现大幅计提的可能,届时很可能会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再次伤害。
-
科技股站上“C位” 重获资金青睐
近日,以半导体、5G为代表的科技股成为A股市场的领涨主力,市场赚钱效应回暖。科技股逐渐回暖,是拐点已现抑或超跌反弹?分析认为,科技股经过前期调整之后,估值泡沫已得到较大压缩,多数科技龙头股估值回归至合理区间,重新吸引市场资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