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
超级大单:近百亿资金出逃 这些股遭逆势抢筹
电子行业特大单净流出高达98亿元。 周一早盘,两市大幅低开,盘初震荡下行,创指跌逾4%,随后指数下探回升,午后维持低位盘整,尾盘再度下挫。截至收盘,沪指跌3.11%;创业板指报跌4.6%。两市成交额为6872亿元,两市特大单净流出312.46亿元,北向资金流出79.99亿元。
-
226只逆市上涨股吸金48亿元 三维度揭秘强势股基因
一天大涨一天大跌,剧烈波动的美股行情继续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神经,在悲观情绪弥漫之际,A股市场中仍有不少公司股价顽强上涨。
-
数据中心板块5股录得涨停 龙头万马科技已逆势4连板
作为“新基建”七大分支之一,数据中心的发展备受瞩目。 昨日,A股市场再度暴跌,数据中心板块虽然下跌了0.84%,但是整体表现在23日的市场中仍然排在前列,板块内的迪威讯、科信技术 (行情 300565 ,诊股)、万马科技 (行情 300698 ,诊股)、科创信息 (行情 300730 ,诊股)、达实智能 (行情 002421 ,诊股)录得涨停。
-
交易所发声 可转债炒作急速降温!市场资金另觅“新欢”……
周一可转债成交额大幅下降,从上一个交易日的881亿元,降低到561亿元,降幅达到36%,前期上涨明显的明星可 转债纷纷大幅下挫,不过也有哈尔转债不惧调整,大涨四成。
-
全面修复产业链 上海上市公司复工“有招”
3月以来,随着全国防疫工作局面逐步平稳,上海辖区上市公司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积极复产复工。
-
券商全面启动现场办公 防疫手段升级不打烊
3月行近尾声,你还在远程办公吗?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内疫情控制趋于稳定,多家券商已经在近期逐步开启了现场办公模式,甚至有券商员工表示,早在两周前公司就已经基本恢复了全面现场办公。与此同时,各家券商也并未放松对病毒的防控,纷纷通过主备岗、错峰上下班、轮流值班、报备打卡等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复产复工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
宝钛股份去年盈利2.4亿创近10年新高 多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为波音空客供货
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2019年,宝钛股份(行情600456,诊股)(600456.SH)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实现了业绩效益大丰收。
-
“放管服”改革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3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清查防控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违规收费。
-
448股破净 地产股占比最高
受境外避险情绪升温的影响,A股三大股指3月23日出现大幅度调整,破净股阵营也进一步扩容。经Wind统计,截至3月23日收盘,沪深两市的破净股达到448只,就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有57只,占全部破净股的12.72%,成为了破净高发地。业内人士指出,从以往经验来看,破净股数量增多是市场逼近底部区域的信号之一。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近期发言中也指出,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
战略投资者门槛提高 A股将迎再融资方案修订潮
3月20日,证监会监管问答明确了战略投资者的“入场标准”。新标准厘清了战略投资者的定义,大幅提高了认定门槛。这意味着,新规落地仅一个多月后,一批引进战投定位模糊的方案面临重新认定。未来一段时间,套利型伪战投将得到遏制,A股又将迎来一波再融资方案修订潮。
-
三券商率先报喜 中信投行最亮眼
上市券商年报已拉开披露帷幕,根据时间安排,3月份将有21家。截至3月23日晚,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先后揭开了2019年年报的面纱。
-
股市大跌!险资再度开启举牌模式,疯狂买买买,这些股票要火了?
大型险企又举牌了,这次还是港股。 3月23日晚间公告显示,时隔一个月太保人寿第二次举牌锦江资本 (娓 02006 ),持股占比上升至10.46%,也是今年内第五次买入锦江资本。
-
主力资金净流出642亿元 龙虎榜机构抢筹7股
3月23日,A股市场整体下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2660.17点,下跌3.11%,深证成指收报9691.53点,下跌4.52%,创业板指数收报1827.05点,下跌4.59%。两市合计成交6874.0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96.33亿元。
-
可转债“过火”引监管关注 专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最近,可转债很火,因涨幅过高而遭遇临停的转债时不时地出现。 对于火爆的可转债,沪深交易所已关注到,并对此有所表态。上交所表示,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实施自律监管。深交所称,3月16日至3月20日对近期涨跌幅和换手率异常的“新天转债”“横河转债”“模塑转债”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
疫情下医药股业绩分化 原料药企业表现亮丽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资金风险偏好下降,医药避风港属性凸显。截至3月23日,沪深两市已有13家医药生物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7家预增,6家预减。
-
疯狂的可转债
因为稳健的历史表现,可转债一度被称为“最适合散户的投资品种”,但这一情况似乎正在改变。
-
沪指失守2700点 长线资金或渐次进场
受外盘拖累,A股三大主要指数昨日早盘均低开超过2%。盘中,水泥、农业和医药等板块集体走强,但尾盘30分钟抛盘力量有所放大,沪指昨日收盘跌幅超过3%。
-
中证协拟修订管理规范 券商两类子公司迎优化发展
低调了许久的券商另类子公司和券商私募子公司在2020年春天又受到了重点关注。